原標題:?“我放棄了人人向往的?放鐵飯碗”
2019年起,
考公、棄人進入體制成為年輕人的往的碗就業首選,
2022年國家公務員報考人數超過200萬,鐵飯
“上岸”后安全、?放平穩的棄人環境成為年輕人新的“烏托邦”。
在一些人卯足勁想擠進體制的往的碗同時,
一些人卻選擇離開。鐵飯
他們也曾挑燈夜戰努力走進“圍城”,?放
為什么要離開?
▲
一條對話三位年輕人
一條專訪了幾位生活在不同城市的棄人放棄編制的人,
有人剛離開就遭遇了疫情;
有人在體制內待到35歲,往的碗卻毅然辭職;
有人歷經波折后,鐵飯租了1000㎡的?放院子過上田園生活;
也有人反思離開前該更充分評估自己的能力……
一條與他們聊了聊選擇背后的“后悔”與“不悔”。
撰 文:秦 楚
責編:陳子文
生活在1000平方米的棄人花園內,侍花拔草、往的碗養鵝養兔、讀書畫畫……是一格現在的生活?!叭绻麤]有2015年主動辭職的決定,我現在應該拿著固定的薪水,日復一日,循規蹈矩地打卡上下班?!?/p>
大學畢業后的一格跟著就業“主旋律”進入家鄉小城做農用機械的國企,成為一名品牌策劃。
“大家都覺得國企單位的工作好像是很清閑、很輕松的,不用干什么事情就能夠捧一碗飯吃,但實際上我的工作是很忙的。我需要為各種展會、產品發布會做籌備?!?/p>
那段工作期間,一格甚至從未趕上公司九點下班的班車,“晚上九十點甚至十一點到家,有的時候實在是困得忍不住了,就先睡兩個小時,然后凌晨三點或者四點起床繼續做方案,一直到上班的時間再去工作?!?/p>
▲
一格現在的花園居所
“領導有安排了、有變化了,哪怕是在活動的前一刻有變化,你都必須要拿出方案來的?!?/p>
企業內的“大干一百天”的活動更是加重了“加班文化”,“每天晚上你必須要到10點才能走,誰10點前走了,是很瞧不起你的”。
拿著每個月稅前四千多塊的工資,兢兢業業2年的國企工作后,一格開始在生活里“打轉”。
“上升空間太局限了!”
同時隨著年齡增長,父母希望她和小城里絕大多數女孩一樣早日成家,開始給她安排相親。
“出去闖一闖”的念頭萌生,2015年,一格提出辭職,即使辭職申請書被領導撕了三次,她也打定了要離開的念頭。身邊同事的鼓勵也讓一格對未來充滿期待,“其實,體制國企里的很多人也很想跳出去,但是他們已經結婚、有家庭,沒有辦法說走就走?!彼е?000塊積蓄,離開了體制工作,從自己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小城來到上海。
▲
一格出席公司會議
“在體制內的時候我像魚缸里的一條觀賞魚,我想要去到小河里,只有跳出去?!鄙虾=o了她可以大口呼吸的空間。
2016年,一格進入上海某大型建筑材料公司?!暗谝惶煜掳嗟臅r候,我都不好意思走。當時領導就跟我說,‘我們這兒講究效率,你這個做完了就趕緊回去好好休息?!?/p>
“當時聽到這個,我真的是內心淚如雨下。我居然有一天可以去感受到傍晚的陽光照在我身上?!?/p>
因為工作努力、業績優秀,一格轉正后得到升職的機會。
同時一家深圳的科技公司也向一格拋來了“橄欖枝”,思索再三,她選擇南下,與朋友合伙創業,還是負責品牌相關的工作。當時全公司只有她一個女性合伙人,因創業初期條件有限,每天中午一格只能和同事在不大的出租房里站著吃飯。
▲
公司展會現場活動
有失去也有獲得。
創業的艱苦與體制內的安穩形成鮮明對比。隨著幾份工作的轉換,她逐漸發現,職場雖有晉升空間,但卻少有主動選擇權。
“我在27歲那年,考慮了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,如果創業公司做成了,即便是我在里面獲得了經濟上的好處,但實際上生活狀態也不是可以一直持續的。在我的人生計劃里,還是想要結婚、生孩子,那公司對于女性生完孩子后的精力的要求依然是比較高的,那時我可能做不到?!?/p>
權衡之后,2017年下半年,她決定徹底離開。
這個決定背后,她也有自己的打算——她想畫畫做自媒體,依靠自己熱愛的事生活。于是,她一個人帶著貓搬到杭州,也做好了“可能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收入”的準備。
▲
一格大學學的平面設計專業,同時她很喜歡畫畫
工作的這幾年斷斷續續也在畫
“由于剛畢業的時候自媒體并不發達,靠畫畫養活自己有些不切實際,但是這個念頭一直存在?!?/p>
將自己的畫作傳到網上,逐漸有平臺邀請開課、品牌邀請合作。2018年,因踩中了自媒體的時代紅利,生活上也寬裕了許多。
她選擇重新回到家鄉小城市定居,將一塊1000平方米的荒地,用2年時間改造成自己的花園工作室。院子里種滿蔬菜,繪畫工作之余,披上粗衣下地栽花、種菜勞作,這是她向往的生活。
這幾年一格陸續收到出版社的出書邀請,與智利知名童書作家合作書的插畫,參與《小王子》、《伊索寓言》等經典童書的插畫繪制……
“如果可以在人生的修羅場中,獲取到一絲個人價值感、命運歸屬感,那么就是萬分幸運的。我就是這樣的幸運兒?!?/p>
▲
一格在花園內采摘蘋果
▲
花園內飼養的大鵝和兔子
一格離開編制工作7年,如今生活更加“自適”。她慶幸自己走出圍城,讓自我實現更有價值感。
“看起來前幾年我好像走了一圈彎路,但如果我當初直接從國企出來,直接去畫畫,后面的人生可能不會走得那么穩,看待社會的角度不會像現在這樣成熟?,F在對我來說,更像是一種多樣人生體驗過后的自在?!?/p>
2002年,中國美術學院畢業后,肘子聽從父母的建議,非常順利地考進了上海某初中,成為了一名美術老師。
“特別容易就進了。十五六年前,考教師崗根本沒什么熱度,男教師的缺口尤其大。不像現在985、211的都招得到,清華北大都有?!?/p>
肘子進去后,上課、下課、教研活動,生活規律、平淡。如果按部就班,這將是他后面幾十年的工作、生活寫照。
轉折發生在2008年?!爸饕且驗槲议L期失眠,情況愈發嚴重。而學校要求教師每天早上7點15就需到校,這對我來說已經有些吃力。而這種‘一眼到頭’生活也讓我感到疲倦?!庇谑?,他提出了辭職。
同樣做老師的母親當時問他:
你為什么要走?
你走了以后想不想回來?你能不能回來?
你以后能吃上飯嗎?
“當老師的人,沒有想過其他生活的場景和路徑?!蓖聜兌加X得他很有勇氣,但也只限于在一旁觀望。
▲
肘子雕刻的各色玉石、瑪瑙蟬類物件
▲
用河磨玉雕刻的“母子青椒”
離開后,肘子去讀了研究生,期間他將玉雕這一愛好逐漸轉化為較為穩定的經濟收入途徑。
2012年研究生畢業,他再次站到就業選擇的分岔口。面對“回到體制”還是“堅持愛好”的問題,他對自己進行了階段性剖析,“我分析了我會什么,我能做什么,把這些要素放進一個籃子里進行‘備菜’,看能呈現一道什么樣的‘菜品’?!?/p>
“之前做老師,工作了近2年幾乎沒漲過工資,走的時候也沒超過4000塊。做玉雕,好的時候一個月能有2萬多?!?/p>
“那個時候經濟環境比較好,大家都想去創業,好像你干什么都有機會,誰都能投個資賺個錢的?!?/p>
當時正值肘子玉雕事業的上升期,小有名氣,成交量穩定,玉雕師成了他新的職業?!跋胂氚堰@些愛好變成事業的樣子,我很憧憬的。甚至可以每天不睡覺,都想去做玉雕?!?/p>
▲
肘子最初做雕刻出于純粹的喜歡,因為兒時學習《核舟記》,癡迷于文章中的桃核小舟,便用吃剩的橄欖核開始自學雕刻,一學就是10年
“然而生活總不會都是坦途?!?018年,有一天他做著玉雕,突然頸椎完全不行了,抬著頭干什么活都酸痛、頭暈,就只能躺著,失去了重要的經濟來源。
頸椎廢了的那段時間,他反思了很多。有時候也想,不如當時就不離開,在一個比較穩妥的地方熬下去。
“當時年輕,對未來缺乏預知,眼光比較短淺,就像一只青蛙,當初離開我本能反應就是這水太燙了,我先要跳出去。但是我沒有想過60度的水里面還比較舒適,跳出去就是1000度的鐵水?!?/p>
“不過自己的選擇我認的,不認也沒辦法?!?/p>
▲
肘子制作的昆蟲標本
▲
野外發現的弧紋螳
之后,肘子結合自己的另一愛好——自然博物,和蟲友們成立“大城小蟲”工作室,開始在網上及線下做公益性質的昆蟲知識科普。
自此,“自然博物”成為肘子在玉雕之外的“二次契機”。收集、飼養昆蟲,也繪畫、制作標本……日積月累,他把自己家打造成了一座小型的“自然博物館”。
近年來,肘子和工作室的同伴做出《上海昆蟲1000種》公益科普讀物,收錄上海昆蟲18目、233科、共1000種,讓更多人關注到上海本土的生物多樣性。
每日與蟲相伴的生活簡單、平淡,讓他“在精神上感到知足”。不過,工作室是非盈利性質,無法給肘子帶來富足的經濟收入。
相對應的,他對物質沒有太高要求,和妻子在上海一個月的花銷可以低到4000元。一件衣服穿十年,“洗一洗還能接著穿”,有時候出門吃一碗拉面、或麥當勞套餐都是“超額消費”。
▲
工作室出品的昆蟲科普手冊
從當初辭職的如鳥出籠,到因疾病放棄玉雕,再到因科普昆蟲知識找到新的工作意義……回首自己當時離開體制的選擇,肘子曾有過不安和反思:“沒有充分評估自己的能力,沒有充分評估職業的可持續性”。
“頸椎廢了的那段時間,躺著的我去刷B站、刷一些小視頻,鋪天蓋地都是講考公、考編的,我才發現這幾年考編制這么熱。于是我刷視頻就會去看看大家心態的變化。
大環境不好都想到體制內,我覺得這無可厚非。大多數人首先是要活著,沒有幾個人說是為了自己的理想,可以不顧自己的生計和家庭去一直往前沖的,畢竟理想主義者是少數?!?/p>
如今,肘子離開“鐵飯碗”已經14年:“雖然有傳言說未來教師崗可能也不太好做,甚至有說法是學校會縮編、競聘上崗、末位淘汰……但是從長遠來看,我覺得體制內還是比其它職業更有保障性;但如果我沒有去發展自己的愛好也是遺憾的,人是無法避免被這個社會的洪流所裹挾,被趨勢所裹挾,甚至是被健康所裹挾的?!?/p>
“選擇是有得有失的,實際無論怎么選擇,我可能都會后悔?!?/p>
來自考編大省——山東的伊莎貝拉在35歲“高齡”選擇辭職,結束10年的體制生涯。
從小作為小鎮做題家,被父母嚴格要求、重點培養。于中國傳媒大學畢業京漂一年后,受體制內父母的耳濡目染,加上父母的多次動員,2009年選擇回到老家考入體制,上岸,成為一名安安穩穩的小科員。
“現在回想起來,08年那時候,從全國范圍看考公并不像現在這般火熱,反而是一種較‘平庸’的選擇。我們一個班里大約40位同學,選擇考公是極少的,選擇離開北京回到老家工作更是鳳毛麟角?!?/p>
“在我的印象中,有幾位同學通過校招進入了地方的電視臺、電臺,而且是有編制的,這是很好的去向;大部分同學留在北京,或者在媒體,或者去企業,大家各尋出路,但有一個大原則是盡量不離開北京?!?/p>
像伊莎貝拉這樣通過考試,考回了老家“坐機關”、放棄了自己的新聞專業,在同學們看來是很惋惜的事情。
▲
伊莎貝拉的日常工作場景
“2012年之前,工作特閑, ‘一臺電腦一杯茶’,我記得我一星期就通關了植物大戰僵尸,五天就看完了整整76集《甄嬛傳》?!比绱诉@般,混了十年,從小科員變成老科員。
在她看來,體制內的工作,對于年輕人來說像一把雙刃劍。
一面是穩定、旱澇保收,對于女性更具有優勢,適合生育、照顧孩子?!捌鋵嵨沂菍w制充滿感激之心的,在體制內的這10年,確實我連續生了兩個孩子,懷孕的時候大家都特別照顧你,享受到的更多的是某種集體的溫暖?!?/p>
另一面,也一定程度上消磨年輕人的斗志,平時多做重復性、事務性的工作?!按蠹宜坪跤X得考進去了就很容易提拔升官,但我工作了十年再回頭看,年輕人的上升渠道并沒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多?!?/p>
▲
“創建文明城市”工作現場
第十個年頭,伊莎貝拉開始感到挫敗,雖然得到過同事、領導的夸獎,但工作內容和職位仍在原地踏步。十年的工作經驗依然讓她在領導所謂的進步上“摸不到門道”。
“人人都教育你,要聽領導的話,要好好工作,可這進步,到底是個咋進法?琢磨十年了,至今也搞不明白?!?/p>
“我工作五六年之后,除了寫材料還有些技術性,每天大量的具體工作仍舊是給領導洗杯子擦桌子、打掃辦公室衛生,接、打電話下通知,以及迎來送往各種檢查等等?!?/p>
“套子”般的生活,也讓伊莎貝拉感到壓抑?!安荒軓垞P,不能有奇怪的想法,不能做出格的事、說出格的話,想領導所想,規矩地完成領導交代的內容就萬事大吉?!?/p>
▲
做自媒體后隨時隨地打開電腦都可以工作
2017年,離開的念頭萌發。因為日常需要給領導寫材料,伊莎貝拉練就了較好的文筆。孩子出生后,想要賺點外快補貼家用,她嘗試給自媒體寫稿,從開始的一個月一兩篇,后來漸漸熟練。
逐漸地,離開的想法越來越強烈。當她與家人流露出換工作的想法時,遭到了父母的強烈反對?!八麄儺吘故且惠呑釉隗w制內生活的人,對這種生活既熟悉又充滿依賴,他們完全無法想象拼命復習才考上的公務員,說不要就不要了?”
“我遲遲不敢下定決心。要知道,在我們山東,丟掉公務員鐵飯碗無異于腦子進水、失心瘋了?!?/p>
經過2年的反復考慮,伊莎貝拉選擇先斬后奏,局長震驚的表情成為她辭職那天印象最深的一幕。2019年她遞交辭職報告,成為一名自由撰稿人。
▲
如今更加豐富多元的工作體驗
辭職后她經過一個多月的不適期,很快習慣了自由和自我管理的生活。
“總體來說辭職后的生活是規律的、自在的。我最慶幸的是,工作與熱愛是高度吻合的,這讓我在每寫一篇稿子時都充滿欣喜,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所在?!?/p>
但生活常常不按常理出牌。
離開編制工作不久后,2019年底疫情爆發,大環境蕭條,各行業都面臨挑戰,“朋友圈里大概很多人想問我,卻又不好意思問——你辭職后悔了嗎,你現在過得好嗎?”
▲
閑暇時刻為家人下廚
在伊莎貝拉看來,跳出編制是一種選擇,留在體制內的人,雖然沒有做任何動作,依然是一種重大的選擇?!安皇俏以谶x擇,而是所有人都在選擇”。
無論怎么選,天都不會塌下來,人也餓不死?!盁o論是體制內還是外,在社會關系里不存在絕對自由。只有保持熱情、好奇與想象,才能讓人不僵化,這種東西與體制無關?!?/p>
▲
疫情前陪伴家人一起旅游
辭職已經4個年頭,她也更加確定現在從事的工作是喜歡且有意義的,對自己也是很好的情緒滋養。
至今,身邊的親戚、朋友仍不理解她放棄“鐵飯碗”的行為。體制外生活也并沒有徹底換了活法、放飛自我,而依然是撰寫文字之余圍繞著家庭,過著日復一日的平凡日子。
“大家都是大時代里的小人物,被時代的巨浪裹挾,有人飛升,有人下墮,大部分事情由不得自己。
但在選擇的那一刻,聽聽自己的聲音,盡量做一個好人,這大概是潮水里的我們唯一能做的?!?/div>
1.本站遵循行業規范,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;2.本站的原創文章,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,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;3.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。

-
曾軼可演出遭觀眾喊退錢 工作室否認遲到半小時
2023-02-02 03:23
-
菏澤鄆城一村莊出了300余名教師、50余名博士研究生 崇文重教傳承百年
2023-02-02 03:04
-
如果沒有發動宣武門之變,李世民會是什么下場
2023-02-02 02:46
-
長津湖戰役老英雄走了,他的遺愿讓人肅然起敬
2023-02-02 02:42
